帶你用壁畫探索亞羅士打唐人街區 Pekan Cina Alor Setar 這個稻米之鄉 (Part 2)
丹絨查理燈塔 Lighthouse Cape Chali
唐人街区的第二条街:大街 / 唐人街
豬肉街 Jalan Market China
海濱旅社
唐人街碼頭 Pekan Cina Alor Setar
丹絨查理燈塔 Lighthouse Cape Chali
舊關稅局的對面是丹絨查理燈塔,我還興致勃勃地想登上燈塔眺望吉打河美景,沒想到入口被紅白警戒線圈起,顯然是禁止人們進入燈塔範圍。這是 … 有工程還未完成嗎?還是有什麼年久失修的問題?想了想,還是不要闖進去比較好,免得造成任何不必要的意外發生。
有關當局或許可以立個告示牌或在官網發個通告,讓公眾至少有個渠道能夠了解裡面究竟發生什麼事,也讓旅客可以提早更改計劃,不至於敗興而歸。
聽親友說,這裡曾經是一座小販中心,有很多好吃的,包括我常聽見的「河邊」鴛鴦——海墘街炭燒炒鴛鴦。湯汁鮮美而稠厚,滑入喉間溫暖舒服。出於好奇心去網上查了查資料,發現海墘街的小販中心是於2004年被逼遷到實勿弄霹靂(Seberang Perak)舊巴剎旁,騰地給燈塔和廣場作美化街區用途。後來燈塔卻出現漏水、垃圾滿地等問題。
2018年,州政府又在燈塔旁建了一座由貨櫃構成的一站式中心,包含各種店面(比如餐廳和紀念品店),取名為 Box Park Alor Setar,說是要在2018年5月開張,盼能藉此吸引年輕人的到來,促進旅遊業云云。
直到如今這座一站式中心依舊沒開張,多數店面空置,掛在二樓的招租廣告都已脫色,與繁忙擁擠的唐人街形成強烈的對比。網上並沒有多少關於這座中心的消息,只有零星網友評論,評論裡幾乎沒有好評。
把原本已經能夠吸引大量遊客和年輕人前來的海墘街小販中心移走,再建一個新的中心說要來吸引遊客和年輕人——怎麼總覺得有哪裡不對呢。
唐人街区的第二条街:大街 / 唐人街
走入唐人街區的第二條街:大街 / 唐人街,只見街道兩側停著兩排車,下貨的羅里和找不到停車位的車主有時會「 雙重泊車」,剩下一條狹窄的單行道。羅里、轎車、摩托車和行人穿插在大街上,場面混亂。不過混亂場面往往只維持一陣子,待「 雙重泊車」的交通工具移走後,大街立刻恢復通暢。
由於親友還在車裡等我,我便走馬看花,只在沿途拍幾張照做紀念。
大街北部的轉角處是擁有百多年曆史的海珠嶼大伯公廟。 1862年,亞羅士打客家人從檳城海珠嶼大伯公廟迎來香火建設分壇,廟裡祭祀的大伯公為當年合力開闢海珠嶼的三位功臣張理、丘兆進和馬福春。這條街雖是大街的一部分,但也有自己的名稱——打鐵街,因為以前這條街多數產業都以打鐵為主。
站在馬來由街的交通燈前,我一個行人在轎車和摩托旁顯得有些突兀。畢竟馬來西亞天氣炎熱,鮮少有人在路邊步行,更少有人在接近中午的時候閒遊唐人街。交通燈轉紅,馬路上排起一條長長的車龍。我意外對上一排司機的目光,嚇得趕緊躲入五腳基中。
回到舊監獄路 / 福建街和馬來由街的路口,站在大東旅社門前,對面正好就是剛才去過的超長壁畫。與大街相比,舊監獄路顯得比較冷清,多數店鋪門窗緊閉。
沒有擁擠的路況,可以好好看看這些老店屋。
福建街,官方街名為舊監獄路,街上有兩棟古老的建築——大東旅社和福建公會。
大東旅社是亞羅士打唐人街區最早的旅社和咖啡店之一。公元20世紀初,這座建築曾被用來充當監獄,是亞羅士打最早的監獄,舊監獄路因而得名。後來1910年監獄遷走後又被英校蘇丹阿都哈密學院(Kolej Sultan Abdul Hamid)租下作為校舍 。
如今大東旅社鐵閘門上貼著招租的廣告紙,應該是已經結束營業了。
大東旅社隔壁就是擁有超過百年曆史的吉打福建公會。福建公會前身是一座名為福壽宮的神廟,民國初年才改為福公會。在經歷兩次重建後,福建公會外觀最後只剩屋頂仍然保留古廟建築風格。
經過福建公會時,一位站在街邊的老先生忽然叫住我。我那時心裡還想著要趕緊走完一圈、別讓親友等得太久,以至於停下腳步的時候,渾身因慣性往前震了一下,五臟六腑差點沒翻過來。老先生遞給我一張紙。我接過那張淺藍色的紙一看,是一張電費單。
「 eh sai ga wa kua zhi e , gui lui ?(可以幫我看一下多少錢?)」老先生指著電費單。
咦?福建話?頭腦立刻切換語言模式,隱約聽見腦中傳來舊電腦高速運轉時產生的轟轟聲。
「 go zap ji ko sa (五十二塊三) 」我回答。
老先生沒有反應,我又重複了幾遍,最後老先生似乎明白了,也跟著我說了一遍五十二塊三。我點頭,把電費單遞回給他。
「 o ... lang lao liao, ba jiu kua bo. (人老了,眼睛看不清)」老先生微笑。
說罷,他就緩緩地走回福建公會旁的老店屋。我想不到該說什麼,也報以微笑。後來發現自己帶著口罩,他看不見我的任何表情。
豬肉街 Jalan Market China
再轉個彎,進入拿督謝敦祿醫生路,或是以前的豬肉街。這裡曾是亞羅士打最初的濕巴剎,當年販賣豬肉的商家集中在這條街上一起開檔,因而得名。豬肉街上有一系列以古早行業為主題的壁畫,一共十幅,在斑駁的白牆上更顯歲月滄桑。
拍到張友順雜貨店壁畫的時候,身後忽然有人在說話。
「這間店要關了。」
我起初以為是別人在聊天,後來才發現那人竟然在和我說話。我轉頭看去,是一名婦女,手上拿著大包小包的塑料袋。婦女騰出手來指了指雜貨店的壁畫,說:
「我才剛從這間店出來,他已經關了,沒有開了咯。」
我措手不及,只能重複她說的話:「啊,這店沒有開了?」
「嗯。」婦女應道,見我沒什麼反應,就徑自回到車上——原來她的車子就在旁邊。這時她忽然又問了一句:「從哪裡來的?」
「SP。」我回答。
「哦,SP!」婦女點點頭,就上車了。
待車子離開不久後我才反應過來,啊呀,剛才接話的時候應該問她那間店在哪裡!
与壁画告别,我经过一排店屋。我抬头看着其中一间的招牌——张友顺冷藏杂货商店。咦?莫非这就是刚才壁画所描绘的、妇女口中已经要关门的那间杂货店!我原本想进去看看,随即想到亲友还在车上等着,就只拍了张照作为纪念,匆匆走过猪肉街。
海濱旅社
离开猪肉街,往牌楼方向走,尽头就是海滨旅社了。途中经过一栋荒弃的老店屋——据说这间老店屋以前曾是一间摩托店 。只见屋顶已然崩塌,砖头外露,阴暗的墙上爬满树根,向阳的墙面和柱子铺上一层嫩绿的树叶,就像黑暗中透出的光明。
來到海濱旅社,踏入五角基的時候發現旅社並沒有如想像中的那般陳舊,似乎才剛進行裝修和翻新,天花板嶄新而乾淨;鐵閘門也剛上漆,沒有生鏽的跡象。
回到車水馬龍的海墘街和大街,算是正式繞了唐人街區一圈,該回去找親友匯合。和親友通過手機聯絡後,得知親友把車停到大街去了。於是我加快腳步走向大街。
這時我忽然發現大街旁有個小巷,小巷上繪有大型風景壁畫。壁畫一共有四幅(希望沒有遺漏),以描繪河邊風景為主。我趕緊步入小巷去拍照,卻發現小巷裡停滿轎車——繞過車去拍照又太近、不能得到壁畫全景;站遠去拍照又拍到部分轎車。
不管了,時間緊迫,拍到車子也不要緊吧。
四幅壁畫中的三幅都有舢板,一幅黑白的有擺渡人,兩幅彩色的無擺渡人,似乎在敘說著什麼。看著看著我忽然感到莫名哀傷,尤其是這幅黑白的壁畫,和四周黑色的污漬斑點融為一體,就像是古早的黑白電影。
作者似乎試圖還原記憶中一幕場景,那幕現實中已經見不到的場景。
唐人街碼頭 Pekan Cina Alor Setar
根據資料,唐人街碼頭對岸是一座名為大街過港(Seberang Nyonya)的村落,當年陸路不通,舢板成為大街過港居民重要的代步工具,擺渡人這份職業應時而生。大人坐舢板渡河去唐人街購物,學生坐舢板去學校上課。
1965年,政府執行慕達灌溉計劃(Muda Irrigation Scheme),在各處陸續修建一系列水利與灌溉設施,如水壩、水閘、水道、溝渠和田間道路等,成功讓慕達區進行雙季稻的種植(在二至六月的旱季也能種稻),將稻米產量在十年之內翻了三倍,減少了貧困人口 [15]。 1971年建成的安邦惹惹水閘(Tandop Ampang Jajar)就是計劃的其中一環,主要用來阻止海水倒灌進入稻田和控制吉打河水位。
這座大水閘的建設,卻讓原本清澈的安南武吉河變得渾濁,呈現泥黃的模樣,魚、蝦、烏龜等生物不再出現。有了水閘,漁船不能像以往那般輕易通過,導致原先在大街過港和唐人街上岸卸貨的漁民,轉而選擇吉打港口。漸漸地,安南武吉河的熱鬧景像不再。
隨著唐人街和大街過港的最後一位擺渡人在2019年去世,舢板渡河正式成為歷史 。或許這就是壁畫想敘說的——擺渡人已不在,獨留一葉舢板。
碼頭很安靜,交通工具揚起的塵土和喧囂被老店屋隔開。碼頭周遭環境乾淨,鮮紅色的整體色調讓人耳目一新,顯然有人在精心照顧。碼頭旁有個嶄新的告示牌,以三種文字簡短記錄唐人街碼頭曾經繁榮的歷史:
「 … 早期來自中國、阿拉伯、泰國、印度和許多國家的貿易商都會到此經商,並定居在這裡。米度唐人街碼頭在1971年安邦惹惹水壩(水閘)未興建之前,小型船隻、漁船和木炭船都會停靠在該處,而運載米糧和香料等大型出入口商用船隻,都是停泊在靠近關稅局的丹絨查理及林蒙甲拜(Limbong Kapal)一帶 … 」
最後再看一眼無人的碼頭,就往回走,趕緊和親友匯合。
唐人街區半日游到此就告一段落。原先只是來看壁畫,想著能夠收集所有壁畫的照片、並在網絡上留下一份最新記錄;後來通過親友的回憶了解到當年長輩在唐人街區的足跡,對這些老店屋產生莫名的親切感。回到家中,出於好奇就去網絡上搜尋歷史,接觸到更多人的回憶。讀著讀著感到莫名難過。
時代變遷,滄海桑田,或許一切終將成為回憶。
不過隨著舊事物的消失,新事物也會出現——比如入駐唐人街區的咖啡館,讓唐人街區在黃昏之後依舊熱鬧,停車位難求,呈現出另一道獨特的夜景。
Part 1: 帶你用壁畫探索亞羅士打唐人街區 Pekan Cina Alor Setar 這個稻米之鄉 (Part 1)
轉載自:Dylan Ng Blog
更多精彩文章可以關注Dylan Ng FB
Comments (0)